3)第二二一章 赵秉忠你也是穿越者?_回到明朝做昏君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朕失望了。

  “陛下,臣觉得余大人所言不妥。”有一个人突然站了出来。

  他大声的说了这么一句话,让所有人把目光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因为没有人想到他居然会这么敢说。

  原因也非常的简单,所有人都知道余懋衡是陛下的人,那么余懋衡所说的很可能就是陛下的意思。

  你如此站出来反对,就等于是在反对陛下;倒不是说你不能反对,可也不能说得这么直接吧?

  所有人转头看过去才发现,站出来的人居然是礼部侍郎赵秉忠。

  这个人大家倒也不陌生,甚至连朱由校对他都不陌生。

  因为赵秉忠的资历比较老,他是万历26年的进士,而且高中状元,但是因为秉性刚直,直接就被削职还乡了。

  朱由校知道赵秉忠,还不是因为在这个时代,而是因为在后世。

  朱由校曾经看到过一份国家一级文物,那是一份科学考试的原卷,而且是科举状元殿试的原卷。

  那一篇殿试的题目,朱由校到现在都记得,问的是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

  意思很简单,那就是帝王该有怎样的心思和怎样的政策。

  在那一次的殿试之中,赵秉忠高中状元,他的那份卷子一直保存到了后世。具体是怎么流传下去的,没有人知道,但那是唯一一份仅存的状元试卷,所以被列为了国家一级文物。

  朱由校看到这份试卷之后,还特地去了解这个试卷的作者,也就是赵秉忠。

  然后朱由校就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或者说这么一个有意思的人。

  在赵秉忠的那份试卷里面,他写了一些很有意思的东西,比如他认为治国首要就是要定立纲纪,要颁布法规法令,而且要把法规法令放到各种文件之首,张挂到各级官府大门口和室内最显眼的地方,下发到全国。

  这些法令法规让全国的百姓不但要熟悉,而且还要自觉的遵守,让全国上下做到有法可依;人们的目标明确,视听不乱;要振奋懒惰之人,激励精明能干之人。

  可以说在赵秉忠年轻的时候,就是一个法治治国的坚定支持者。

  赵秉忠极度推崇考成法,认为贪官污吏就需要严惩;全国穷苦百姓,十室九空,穷困百姓投告无门,就是因为社会上贪官污吏横行。所以必须加重对贪官污吏的处罚,同时要罚得他们倾家荡产。

  所以朱由校对赵秉忠这个人的印象非常深刻。

  在朱由校来到大明之后,他就一直在关注赵秉忠这个人,只不过此人一直没有什么作为,老老实实的待在礼部,根本就不参与党争。

  一贯是你们闹腾你们的,我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行了。

  但是这一次,显然赵秉忠坐不住了。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理想能够得到践行的希望。

  用荀子代替孟子,那么就是依法治国的开始。所以赵秉忠才直接冲杀了出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