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九十八章:三纲_入主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有别、长幼有序。”

  董仲舒虽然提到三纲五常,但也只是简单地阐述了一下,并没有将其拔得多高。

  真正让三纲五常成为人们脖颈上一道枷锁的,就是朱熹。

  他对孔子的儒学进行了系统阉割和改造,致使儒家思想从南宋之后便已跟之前大为不同。

  朱熹所倡导的儒学,其实已可称之为“新儒学”。

  而朱熹思想的根本,就是三纲五常。

  孔子和孟子所想要表达的,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伦理道德和社会关系而已。

  但到了朱熹这里,却成了主人和奴隶的关系。

  所以才会有“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样的观点产生。

  当然,这句话的前半句毫无疑问是对皇权统治有利的,所以明清两朝的皇帝才会如此推崇被朱熹改造过的三纲。

  实际上无论是最先提到三纲的董仲舒,还是将其奴化作用发挥到极致的朱熹,他们都只是这个观念的搬运工罢了。

  真正最早明确提出三纲的,应该是法家。

  而董仲舒和朱熹,都只抄了法家观点的开头,也就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可要是以法家的意思来解释三纲,那么朱熹的理论瞬间就崩盘了。

  因为按照韩非子的话来说,真正的三纲就是: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孔子的观念虽然没有法家激进,但也绝不是朱熹所说的妻子、儿子和臣子都要绝对服从丈夫、父亲和君主。

  因为孔子只说过“君待臣以礼,臣事上以忠”这样的话。

  而看这段话的意思,分明还有下一句。

  那就是君如果待臣不好,臣是可以不忠的。

  可以说孔夫子的观点,其实是跟韩非子差不多的。

  只可惜到了朱熹口中,三纲的意思就完全面目全非了。

  在朱宸濠指出朱熹篡改先贤的思想后,瞬间就把杨一清整不会了。

  “陛下,您难道打算让学子们直接读《论语》和四书五经这些原著,全凭自己去理解吗?

  可里面的许多内容都显得晦涩难懂,不是那么容易搞清楚的。

  若是有一定基础之人还好,可要是刚开始学习的年轻人,那学起来恐怕就非常艰难了。”

  就在杨一清张口结舌不知道该如何接话时,杨廷和将话题给接了过去。

  “朕倒觉得自己领悟出来的,才是最真实的东西。”

  朱宸濠先随口回了杨廷和一声,然后又想了想才继续说道:

  “不过你后面那句也很有道理。

  朕以为,我们不妨找一批大儒,集众人的智慧编撰新的教材,以供士子们学习之用。

  至于这之前嘛,可以先试着用一些先贤大儒对古代典籍的注释来作为临时教材。”

  “唉。”

  杨廷和听后长叹了一声,不再说话。

  “新教材之事不能耽搁。”

  朱宸濠也不管杨廷和他们是否真的接受自己所提出的方法,直接就说道:

  “朕看,就请吏部右侍郎,大明皇家陆军军官学院校长王守仁来牵这个头,然后再邀请一批鸿儒一起编写。”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