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0447章 省长调研(十九)_官途沉浮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路观察下来,沈桐算是看清楚了,这个庞怀远“架子”端得很足,“谱”摆得很大,把自己的“官身”抖落得淋漓尽致。基层官员见上级,本应该很正常的事,而吴江凯为了见他一面可是花了巨大代价的。在凤岭口检查站没看到市委书记来迎接,居然把一干人冻在寒风中冷落。在指导工作时,不结合当地实际,凭空臆想,想到哪指导那,根本不考虑东泉县有没有能力承受。还有刚才张一生的说错话,居然拂袖扬长而去,对基层干部冷若冰霜,严重脱离了群众。

  但凡领导都爱摆个“架子”,尤其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一些小领导,下一回乡派头十足,百般刁难基层官员,让人为止愤慨。为什么官员们喜欢端架子,这其中存在一定的潜在原因。

  架子彰显权威。许多领导有意识的保持与下属的距离,使下属认识到权力等级的存在,感受到上级领导的支配力和权威。如果领导过分随和,不注意树立对下属的权威,下属很可能怠慢。

  架子带来神秘感。因为领导处于各种利益、各种矛盾的焦点上,他若想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懂得掩藏自己,使自己的心机不备窥破。如果下属很容易就揣摸到领导的心理,他就很可能利用之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目的,从而危及或破坏领导意图的实现。而不暴露自己的最好办法,莫过于增加与下属的距离,减少接触,使自己保持一种神秘莫测的状态。

  架子带来满足感。不同的人价值观不同,实现价值的程度也不同。但就中国人而言,通过获取权利来实现自己的人生和社会价值一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衡量标准。毫无疑问,领导也需要人生价值得以实现的满足感,有些时候,他还会因此而显得沾沾自喜或洋洋得意,不自觉地表现为某种“架子”。可以说,这种心态在当下还是相当普遍的。

  不难看出,领导的“架子”决非是一个简单的道德问题,它还包含相当的领导艺术的奥妙,更有着心理学上的微妙含义。那么,领导的“架子”又是如何练就的呢?

  一是下属“抬”的。官场历来有“抬轿子”一说。这里的“抬轿子”之人不是专指过去的“轿夫”,而是泛指那些喜欢谄媚、善于钻营的下属。无论什么单位或部门,总有一些希望得到领导赏识的人,他们总喜欢吹捧领导,净拣领导爱听的说,成天“领导”、“老板”地叫着、捧着,遇事也是早请示、晚汇报,甚至连出去“玩”小姐都是“领导先来”。这样时间一长,一些原本没有“架子”的领导,也会自然而然地被“抬”出了架子。

  二是自己“悟”的。中国官场是最讲究等级制度的。无论是在封建社会,还是在现今社会,某人身任高职,往往会引来众人敬而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