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章 微服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郑经当然清楚杨来嘉的压力,不过做为侍卫亲军,不能成为温室里的花朵,更何况是侍卫亲军还有一个听风卫的暗线任务。

  这种特殊部队最考验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安保工作能够极大锻炼的侍卫亲军的快反能力。

  明面上郑经一行人只有五人,除了洪磊与杨来嘉之外,还有两人扮作跟班护卫相随,给人印象就是一个富家公子出行。

  进入涧里镇,镇上已经看不出任何战争的痕迹,小镇是典型的十字形布局,南北、东西两条大街在镇子中心交汇。

  十字街上酒楼、商铺,客栈一应俱全,街上也是人来人往,很是热闹,对于郑经一行外乡人也不会投来异样的眼光,似乎小镇上的外乡人并不稀奇。

  这与华夏大陆传统的乡土社会有着明显的区别,大陆的乡村是以宗族为纽带,建立起的宗族社会,任何外乡人到乡村都会受到关注。

  整个郑氏的领地,除了琼州府还有一些村寨还是宗族社会,大多数地方已经被工业化进程打破了宗族社会。

  尤其是承天府、吕宋府这样的移民社会,更是彻底的打破了宗族,一个村子里百户人家,有个七八十个姓都很正常。

  村子的日常管理,都是由上官指派的村正与村民自己推举出的村老共同管理,这样的乡村管理使得郑氏的政令能够直达乡村。

  每一道事关乡村的政令都要在各个村庄进行宣读,然后张贴在村子中心的议事亭中的明白墙上。

  尽管大部分百姓都不识字,可是他们能够准确地说出藩府关于百姓的每一道政令,尤其是事关自己的赋役政策,更是非常清楚。

  看着人来人往的人流,郑经知道有时候看表面是无法看到一个地方百姓的真实生活水平,只有亲自到百姓家中查访,或者到百姓的田间地头看一看,才能知道百姓的真正生活水准。

  比涧里镇繁华的多的街道郑经见得多了,这些繁华只代表了涧里的商业繁华,在街上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会儿,觉得没有任何价值的郑经一头扎进了一条小巷子。

  巷子口立着一个牌楼,牌楼上写着三个大字‘涧一村’,郑经有些失笑,这涧里的百姓起名也够省事的,想必有涧一村就有涧二村。

  进村之后,郑经开始观察村子里的建筑,南洋不缺木材,村子里的房子普遍都是木制结构的房子。

  由于南洋比较潮湿,百姓通常都是用大木做支架,建成二层的住宅,底下一层用于圈养家畜,楼上的木屋才是百姓的住宅。

  这种类型的住宅,华夏南方也随处可见,不过华夏的树木价格比较贵,贫苦百姓可用不起大木,多是用竹子建起的竹楼。

  在吕宋官府鼓励百姓砍伐树木,这些树木只有被砍伐掉,百姓才有更多的土地用于农耕,而且减少森林的面积也能有效压缩土人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