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八十二章 郑经问政_穿越之海权时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陈永华与林陛都反对进攻倭国,郑经也不能一意孤行,他还要听取一个人的意见,这个人就是如今驻守松江的刘国轩。

  就在郑经抵达福州之前,就安排快船通知刘国轩到福州来议事,在等待刘国轩到来的时间里,郑经也没有闲着,亲自接见了准备前往三宝颜的耿精忠和准备到承天府陆军学堂学习的王世瑜。

  耿精忠没想到郑经竟然亲自到了福州,以前他是瞧不起郑经的,觉得郑经就是个二世祖,年纪轻轻就让自己声名狼藉。

  郑经与陈氏通奸这件事的影响非常之大,在伦理道德上是受尽了士大夫的批评。这种影响当然也影响到了满清高官对郑经的判断,从而放松了对郑经的警惕。

  如果掌管郑氏的是郑成功,可能满清上下会更加的对郑氏重视,或许也不会给郑氏十年安稳的发展时间。

  要不怎么说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呢?当初的耿精忠是满清的藩王,郑经是明郑的藩王,双方的地位是对等的。

  如今真正的见面,双方之间的地位却已经是天壤之别。耿精忠恭敬地给郑经磕头行礼:“罪臣耿精忠叩见华夏王!”

  “免礼平身!”

  郑经亲自把耿精忠拉起来,拍着他的肩头笑着说道:“耿将军!暂时的挫折不要紧,寡人相信耿将军到了望加锡一定能够大展宏图。”

  “罪臣定会在望加锡好好干,不辜负大王的期望。”

  “耿将军不能这么想,望加锡是大明的土地,耿将军到了望加锡就是大明的臣子,大明新登基的皇帝是宁靖王朱术桂,是个心胸开阔的人,值得将军辅佐。”

  耿精忠愣了一下,随即说道:“罪臣是大王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大王的人。”

  “耿将军不必如此,我华夏之所以帮助大明复国,就是希望有一个与华夏不一样的制度华夏存在,让天下百姓选择。

  不光是大明,寡人的几个兄弟也会全部封藩建国,他们完全可以选择他们自己愿意使用的制度治国,华夏的制度不可能包治百病,多个华夏文明互相借鉴,才能寻找到最优的政治制度。

  华夏几千年一直延续这种外儒内法的制度,说明这种制度有着很强的生命力,寡人也想看看这样的制度在一个封闭的岛上会创造出怎样的文明。

  寡人会将大陆上所有反对华夏新政,却没有什么恶行的读书人送到望加锡加入大明,几乎都是华夏精英组成的大明若是还逃不出三百年王朝轮回,那就说明华夏的这种制度有着先天的缺陷性。”

  耿精忠暗中咋舌,这华夏王竟然如此大的魄力,把士绅读书人都送到望加锡,谁来给他牧守百姓,要知道不管谁做皇帝,也少不了读书人给他当官。

  不过耿精忠也不傻,兴许郑经说的这些话就是在试探他,这个时候不管郑经怎么说,耿精忠就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