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来的典农中郎将_三国:我被黄巾裹挟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命人好生调养。”

  “将军放心,军中骑卒都很爱惜战马,我等一定精心调养。”赵云代众人回话。

  “都去休息吧,这几日大伙都累了,传令士卒,待在营中好生修养,这几天不必出操。”

  “唯。”一众将校行礼告退。

  帐中只剩徐荣和范贤两个参军事,和刘襄大眼瞪着小眼。

  “你们也去休息吧,特别是子明,你还有伤在身,要注意调养,缺了用度只管开口,不要生分了。”

  徐荣也有一大堆事,他要负责统领营中三千民夫,走了好几天,也不知留下的几个人管成什么样子,闻言就施礼告退了。

  范贤却没走,他现在是参军事,可他知道是临时的,而自己也不擅长军略,当初也是贾诩拉着他去了宣威都尉部,做个录事,行功曹之责,打仗什么的,他不会。

  这几天他考虑了一番,他虽然擅长刀笔案牍之事,尤其是八分隶书,写得还算不错,可写字是他的爱好,本心是不喜欢做个刀笔吏的。

  现在大军归营,有了空闲,他想跟刘襄谈谈,讨个正经的差使,什么参军事,他会参个屁啊,他对打仗不感兴趣。

  “启禀将军,吾想辞去参军之职,军略之事,非我所长,不想空领俸禄,尸位素餐。吾擅防风治沙,稼轩农桑之事,听闻将军也是极为重视开荒屯田的,此为强军富国之本也。”

  这话说的在理。

  俗话说,龙不与蛇居,虎不伴犬行,贾诩的好友应当不是泛泛之辈,刘襄很感兴趣:“子明请言之,吾洗耳恭听。”

  范贤斟酌了一下言辞,开口说道:“吾自幼家贫,延熹年间搬到武威郡姑臧县,家中无有产业,吾观县里多有荒地,可地薄沙多难以开垦,幼时便想探寻一些方法,开垦些荒地,就不用受穷了。寻访二十余年,终于找到些办法,开荒千余亩,皆成良田,对于开荒屯田颇为自信。吾其实不喜战事,还请将军命我管理农桑,省得耽误大事。”

  会开荒屯田的都是国家柱石,能养活军民百姓的都是牛人,这是大才啊。

  刘襄开口考验了一下:“吾在幽州收流民开荒,可头一年产量极低,能收回种子就算不错了,敢问子明,可有解决之法?”

  一说这个,范贤来了兴致,他捋捋胡须,自得的说道:“此事易耳,须知荒地表面有一层地皮,极为松散,即使翻地,亦不能稳固,麦粟种下去,根基不牢,难以成活,此为开荒第一关,杂草尚在其次。所以第一年不可种粮,需种植萝卜、菘菜,长势喜人,吾在姑臧多次试种,产出颇丰。待第二年水土稳固,便可种粮。”

  说到得意处,范贤手捻胡须,意犹未尽,继续说道:“凉州沙多,还可用秸秆锥入地中,如网一般抓住地气,便可种桑种果,幽州土地如何,还需亲自探查,肯定比凉州肥沃。吾还重现了六行耧,一人一日可播种百亩田地,吾还在试做小犁,即便缺少畜力,也可用人力翻地。”

  这一通话,说得刘襄喜笑颜开,这是个大宝贝啊。

  决定了,你就是我的典农中郎将了。不对,刚来就给太高的官位,那是害他。就典农校尉吧,也不行,自己麾下没几个校尉,还是很高啊,那就典农从事吧。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