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92 华夏的那点儿事儿(2)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美国人喜欢孙立人,夸赞孙立人,不光是买账的人多,也附和一部分华夏人黄皮白心的精神信仰,外国的月亮总是比较圆嘛!所以后来竟然一提起远征军或者驻印军先想到的就是孙立人,仿佛孙将军是远征军或者驻印军的老大,而其他远征军的将领都被漠视了。.

  这是不对的,孙立人将军确实对民族有功,在缅甸的表现也打出了国威,但远征军不仅仅只有他一个名将。甚至他并不是远征军最高级的军官。而这个悖论就如同后世广为争论的张灵甫和74军一样。

  在后世总有一股奇怪的论调,仿佛张灵甫是74军的缔造者,仿佛是张灵甫带领74军在抗战中打了一系列的硬仗,甚至后世的百毒搜索中竟然会有如此可笑的问题:张灵甫、薛岳、杜聿明、孙立人谁更厉害?而且更可笑的竟然还有人选张将军,还将其评为抗战名将。

  话说张将军的履历不难查证吧?这位在抗战期间压根就就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好不好。说抗日名将,尤其是是说74军的抗日名将,那也只有张灵甫的老上级王耀武好不好。真正将74军变成五大主力的是王耀武而不是张灵甫。

  说远了,继续回归正题。在孙立人之外,远征军还有一批抗战的名将,比如说卫立煌,这位可是远征军实打实的司令长官,虽然指挥不了驻印新军,但这个名义可是实实在在的。比孙立人级别高别的还有宋希濂和杜聿明,甚至远征军还有壮烈殉国的戴安澜将军。仅仅记得一个孙立人是远远不够的。

  按照蒋某人的想法,他准备将新一军和新六军的指挥权交给郑洞国而不是孙立人。因为郑洞国的资历老而且更信得过。这位郑洞国将军是湖南常德人石门县,家庭出身并不是特比好,普通农民家庭,早年读过乡间私塾,后来念了小学中学,五四运动之时就走上街头进行爱国宣传并参加清查抵制日货运动。从那时就立下了从军之志,希望用武力振兴国家。

  1921年郑洞国考入了湖南讲武堂,只不过让他郁闷的是,湖南讲武堂被停办,只能回石门继续读中学。1924年春,郑洞国不顾老师和家人的劝阻,前往报考黄埔军校,但是他的运气依然很糟糕。等他赶到广州的时候,报名的截止日期已经过了。

  眼看着投军之梦又要泡汤,郑洞国却时来运转,当时他的同乡黄鳌为了防止一试不中而故意报了两次名,于是郑洞国就顶了一个黄鳌的名字参加了考试,顺利地被录取进入黄埔一期。

  不过比较搞笑的是,入学之后,他正好和黄鳌分在了第二队,结果点名的时候出现了两个黄鳌,弄得十分尴尬。后来,郑洞国向校方坦白了此时获得谅解之后才将名字改了过来。

  当年郑洞国同黄鳌、王尔琢、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