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二十八章 蓉城串串发展史_特级厨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着锅底烧开,杨振兴看着热闹的馆子说道:“这么晚了居然还有这么多人,可真是厉害啊!”

  知道杨振兴不喝酒,其他三个人喝着啤酒,吃着凉菜说道:“热闹也只是这几年才开始逐渐热闹起来,原来的时候,蓉城晚上可没这么热闹。”

  杨振兴不由得好奇问道:“哦?这里头难道还有嘛说法?”

  郑山吃着花生米,介绍道:“原先蓉城是没有什么串串店的,大概81、82年的时候吧,乐山那边‘把食材串到签子上吃’的模式才串到蓉城来。

  最早在华兴街、青年路那些人流多的地方,逐渐开始出现了摆摊卖串串的摊摊儿。

  就一辆自行车,一边筲萁(shaoqi)里放着串串,另一边挂着蜂窝煤炉子,直接老板直接烫好了拿手上吃。

  那会儿还只有干碟可以沾,都是海椒面掺着味精。

  后来在学校门口,开始出现了推推车来卖的,因为学生手里头没钱,所以都是些大头菜片片、藕片片、莴苣颠儿这些素菜。

  蘸的是香油浸湿的海椒面,稍微一蘸就是红彤彤的。”

  闵德行似乎也被勾起了回忆,说道:“那会儿我还在技校上学,没钱又嘴馋的时候就喜欢去这种摊摊儿上吃点。

  那时候还跟一些中学小学生比哪个海椒面儿蘸的多,现在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哈哈,没想到你原来还干过这种事情!”

  听到闵德行自爆,杨振兴几个人都乐的笑了起来。

  “等到89、90年那会儿才开始有了串串店,找个平房或者在一楼破墙开个窟窿,摆几张桌子,蜂窝煤炉子上蹲个铁锅,把串串泡进去就算是串串店了。”

  等到这会儿,关威好歹能插上话了,接着说道:“那会儿串串店都不行,全都是在外头墙根底下露天支桌子干买卖。

  我记得那会儿咱们蓉城还是火锅店的天下,火锅生意很好。”

  闵德行随口接上,说道:“可不是,我工作了以后有了钱,没事就跟那时候的同事朋友去妈老汉儿或者是大富豪、狮子楼那里杀顿火锅。

  吃完服务员热毛巾一递,简直不晓得是好洋盘好不得了的事。”

  虽然不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但杨振兴在一边听得津津有味。

  看到几个人说到兴起碰了杯酒,还不等酒喝下去,他就迫不及待的催促道:“往下呢?后来又怎么回事儿?”

  没想到杨振兴居然听这些东西听上瘾了,郑山笑骂道:“你个瓜娃子还真听故事听起来了!”

  随后他继续说道:“后来那些串串店一看这样不行啊,这样下去他们永远也比不过那些金碧辉煌的火锅店。

  所以逐渐的串串店老板开始讲究环境和服务,华西医院后面的桓侯巷算是那时候串串店最集中的地方,走两步就是一家。

  再后来那几年,什么红福春串串、玉林串串、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