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二章 侠商汪汝淳_大明崇祯:开局启用阎应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解不了近渴。

  他现在就需要有人能帮他运作。

  而这事情靠锦衣卫,靠东厂,靠太监那只能适得其反。

  要找文官,也有诸多不便。

  现在李之藻给他的推荐的汪汝淳,简直就是上天赐给他的最合适人物。

  所以朱由检才情不自禁,大喜若狂。

  果然。

  朱由检和汪汝淳见面后。

  汪汝淳对皇帝交代的任务,二话不说就接受了。

  他交游广泛,经历众多,财力雄厚,三教九流各阶层都有人脉,同时又有对边军疾苦,后金凶残的切身认识。

  这件事情操办起来,对他而言,并无多少难度。

  松风楼的戏班子是他找来的。

  剧本也是他策划,一个时辰里就找文人润色完的。

  这出戏的内容,也都有据可查。

  其中最核心的辽东巨商李玉山,家财被建虏抢掠干净,自杀而死的事情。

  还是他在皮岛时,曾经去过后金统治区的朝鲜人用笔谈的方式告诉他的。

  包括在辽东前线厮杀过的老兵,也是他联系过来的。

  他当然不会只把力量用在松风楼一个地方。

  类似的一幕幕在京城各个茶楼,酒馆,甚至露天茶摊,戏台上发生。

  汪汝淳为此当然出了钱,但也不是太多。

  他联系和召集的这许多人,尤其是在京城的辽东老兵和难民,不少人都曾经受过他的资助。

  一听他的要求,就主动要求参与。

  而且这些老兵和难民也都知道,这事情和他们的切身利益,和辽东父老的利益密切相关。

  所以心甘情愿去做。

  过去他们出于义愤,自发呼吁,但力量分散,没有人统筹,往往也是白费力气。

  而现在有人把他们组织起来,一起配合,又听说是皇帝支持,自然干劲十足。

  就这样,不过两三天的功夫,京城街头巷尾的舆论就被扭转。

  只要有人谈起皇帝廷杖钱士升一事,旁边的人就纷纷说,打得好。

  这些只会空谈仁义,误国害民的家伙,就该这么打。

  民间富豪,整日里美酒美食,山珍海味,营造园林,豢养歌姬戏班,出入青楼,娈童美婢不离左右。

  哪一件不是挥金如土。

  大家有目共睹!

  国家要多征收点税,就叫苦连天,控诉苛政了?

  陛下自己含辛茹苦,极力简朴。要他们出些钱,有什么不对?

  更有明理者说道,如今看来,我大明现在种种困境,全都出在“省钱”两个字上。

  为了省钱,坏了多少事情。

  到头来又何尝省钱?不过是让耗费的钱十倍百倍增长上去。

  若再这样因循下去,大明便真是岌岌可危了。

  当初,建虏老奴作乱,萨尔浒之役。

  为了省钱,拼命催促提前出军,结果一败涂地。

  若是不省这些钱,把住要害,大军准备齐全,建虏又岂能翻出天去?

  后来又是为了省钱,不愿意用熊廷弼之策,结果丢失辽沈。

  再而后又为了省钱,不愿意支援东江毛帅,白白浪费数十万仇恨建虏的辽民力量。

  再这般省下去,我大明真要被省没了。

  与其这般长期拖延消耗,何如扎扎实实估算一下以绝对优势消灭建虏,究竟要投入多少金钱。

  以我大明之疆土人口,岂有真拿不出这笔钱的道理?

  岂有人力物力真敌不过占据一隅的建虏的道理?

  若论野战,我大明军队在国初也曾经野战无敌,把曾经横扫天下的元寇打得屁滚尿流。

  岂有几次野战失败,便永远害怕野战,回避野战的道理?

  只需下定决心,提供足够钱财物资,严格训练军队,集中优势兵力,以多击少,岂有不能野战的道理?

  天下人齐心协力,一鼓作气把建虏灭了。

  那时什么钱没有?

  收益的还是百姓。

  这般为省钱,不肯加税,拖延下去,受害的还是全天下的百姓

  旁听之人,也都纷纷点头,觉得有理。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