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不同动机的犯罪_犯罪心理学书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安排工作或售卖产品为名,诱使被害人将钱存人自己的信用卡中,然后通过自动取款机将钱取走,即使被害人发现受骗上当,由于犯罪人的身份是伪造的,也无法查找犯罪人;传统的以暴力实施抢劫的犯罪人,也采取了麻醉抢劫、冒充军警抢劫等智能方式。

  (三)作案习惯的顽固性

  尽管物欲型动机犯罪有多种罪名,作案手段各异,但一旦堕人犯罪深渊,就很难自拔。这是因为,犯罪的成功对其犯罪心理起了强化作用,金钱欲望越来越强烈。通过犯罪行为的不断重复,逐渐形成顽固的犯罪习惯。

  四、几种主要的物欲型动机犯罪心理结构特征

  (一)盗窃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这是一种隐蔽方式的物欲型动机犯罪。盗窃罪是整个刑事犯罪中和青少年犯罪中最常见、比例最大的一种犯罪。盗窃犯罪人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

  1.错误、消极的认识特征。盗窃犯罪人往往认为,盗窃是一种隐蔽性强的犯罪行为,与其他违法犯罪行为相比,具有不易被发现与侦破的安全性。他们自以为凭着自己的盗窃经验与技术,可以保证自己的犯罪行为既有收益又很保险。盗窃累犯和惯犯已形成较稳固的犯罪观,具有严重的反社会性。

  2.恐惧与兴奋并存的情绪特征。盗窃是一种秘密方式的犯罪行为,通常情况下,犯罪人有怕被人发现的恐惧情绪,初犯和偶犯表现尤为明显。由于恐惧而表现出来紧张、动作不灵活、神情慌忙等状态,但一见到所需之物就十分兴奋,特别是盗窃得手后,就会禁不住流露出喜悦之情。但盗窃累犯、惯犯的情绪变化不明显。

  3.相对简单的动机构成。盗窃犯罪的动机相对简单,主要是物欲动机,它是个体具备贪占欲望与主观懒惰因素的有机结合。青少年盗窃犯中,好奇心、追求刺激和哥们儿义气等,均可成为盗窃行为的动机。

  4.熟练的盗窃技能。盗窃犯罪是通过秘密手段窃取他人财物,大多要具备适应作案的某种能力和技术,如撬门、开锁、割包、掏兜等。而且,这些能力与技术也在其持续的盗窃行为之中得到巩固与熟练化。这种熟练化的技能会加强其盗窃犯罪行为的动力定型与顽固特性,也是严重阻碍盗窃罪犯主动接受教育与改造的重要因素。

  5.不良的性格与习惯。盗窃犯在性格上的重要特点是具有懒惰性,好逸恶劳,习惯于靠不劳而获而生存。许多盗窃犯,究其以往经历,大多自幼即有不良习惯,如贪小便宜、小偷小摸等。这种懒惰性与小偷小摸的习惯相结合,使多数盗窃犯罪人除了盗窃技能外,缺少其他生活技能,以至于形成了难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