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七章 不同动机的犯罪_犯罪心理学书籍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改变的犯罪恶习。

  6.薄弱的意志力。盗窃犯罪人抑制犯罪冲动的意志力薄弱。一旦有犯罪诱因存在,盗窃犯罪人很难抑制自己的犯罪冲动。调查表明,在男性盗窃人员人格特征中,最为显著的是低遵从性,其表现形式为男性盗窃人员不愿意克制自己的行为来服从社会规则和社会道德规范。〔1〕

  7.严重的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盗窃犯罪人以身试法的重要精神支柱。一名盗窃犯自白如下:如果考虑到动手行窃就会被抓住,对方就是有再多的钱,我也不能去偷。屡次犯罪的得逞,更强化了他们的侥幸心理。

  (二)抢劫犯罪人的心理特征

  抢劫罪是指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行为,这是侵犯财产罪中社会危害性最大的犯罪,也是具有暴力性、威胁性的物欲型动机犯罪,它不仅侵犯公私财物,而且危害人身安全,是严重刑事犯罪之一,历来是严厉打击的重点。抢劫罪在我国的刑事案件中较为突出,特别是近年来重大抢劫案件(如持枪抢劫银行、运钞车等)增多。抢劫罪的行为人绝大多数是男性。抢劫案件与季节有一定的相关,春秋两季偏少,冬夏两季皆可出现抢劫案件的高峰期。从时间上看,夜间抢劫的多,白天抢劫的少。从地域看,城市的抢劫案比农村多,荒僻的街道、城乡结合部、公共场所、银行、商店等是抢劫案的易发点。抢劫作案有预谋的和突发的两种,突发的抢劫有偶发性、情境性,一般以年轻人作案为多。从作案人数看,有单独抢劫、结伙抢劫和集团抢劫;从作案形式看,有人室抢劫和拦路抢劫两种。一般来说,抢劫犯罪人具有如下心理特征:

  1.野蛮的英雄观。抢劫犯罪人在认识上,具有反社会的野蛮英雄观,认为只要不怕死、心狠手毒、大胆亡命就是勇敢,鼓吹只要钱到手、休管人死活。他们崇尚暴力,相信只要刀子威逼,对方就会乖乖地交出财物。从抢劫犯罪发展趋势看,一些抢劫犯的犯罪意识更加严重,专门实施以巨额财物为目标的重大抢劫和特大抢劫。

  2.暴躁、兴奋的性格。抢劫犯罪人大多性情暴躁,情绪不稳定,行为莽撞,其行为的冲动性与攻击性较强。在作案时,如遇对方反抗,其情绪的反应更为强烈,或恐惧退却,或变得更加凶暴残忍。

  3.复杂的动机特征。大多数抢劫犯罪人是出于物欲动机,但也有少数抢劫犯出于非财物动机,他们并不在意所得财物的多少,而在于从抢劫活动中感受到强烈刺激。这类情况在未成年的抢劫犯中较多,如出于好奇心参与抢劫,出于恶作剧心理抢劫老人、妇女、小孩的财物等。一份关于抢劫犯罪心理的调査结果显示,27.

  请收藏:https://m.biquge74.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